为了解新冠疫情对我市工业经济的影响,4月12日-21日,市统计局对我市558户规上工业企业开展专题问卷调查。综合重点企业实地调查及全覆盖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受本次新冠疫情影响,我市规上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情况不容乐观,在市场竞争、经营成本、资金链承压等方面面临严峻挑战。
一、基本情况
此次调研采取重点企业实地调查和规上工业企业全覆盖问卷调查相结合,根据调查结果选取516户有效问卷进行分析。
(一)一季度生产经营情况。从目前生产情况看,受疫情影响,停工停产企业69户,占13.4%;半停工停产企业232户,占45%;受其他原因影响停工停产企业21户,占4.1%;正常生产企业194户,占37.6%。从对生产经营影响的程度看,受疫情影响严重的企业237户,占45.9%;受疫情影响一般的企业215户,占41.7%;受疫情影响较小的企业58户,占11.2%;没有明显影响的企业仅6户,占1.2%。从一季度产能利用率看,达到或超过100%的企业8户,占1.6%;在80%-100%的企业117户,占22.7%;在50%-80%的企业233户,占45.2%;在30%-50%的企业109户,占21.1%;不足30%的企业49户,占9.5%。
(二)二季度生产经营预判。从生产销售情况看,二季度生产销售增加的企业109户,占21.1%;基本持平的企业132户,占25.6%;相对减少的企业275户,占53.3%。从经营成本情况看,二季度生产经营成本增加的企业340户,占65.9%;基本持平的企业119户,占23.1%;相对减少的企业57户,占11%。从盈利情况看,二季度盈利增加的企业86户,占16.7%;基本持平的企业74户,占14.3%;相对减少的企业356户,占69%。
二、面临的困难
(一)生产经营持续下滑。疫情期间企业停工停产,导致客户订单流失严重。同时,部分上下游客户停工停产,物流受限,原材料购进受阻,产品销售资金回笼慢,产业链衔接不畅。从订单看,二季度,61%的企业表示订单减少,22.8%的企业表示订单基本持平(其中42户企业表示订单正常但无法正常生产经营),16.2%的企业表示订单保持增长。从原材料看,64.2%的企业表示原材料不能正常供应,35.8%的企业表示原材料供应基本正常。
(二)企业资金链承压大。调查结果显示,78%的企业表示车辆运输成本上涨直接导致生产成本骤增,40.2%的企业表示营业收入减少加剧流动资金紧张。有融资需求的45户企业,60%的企业表示融资困难,11.4%的企业表示无法及时偿还贷款等债务,20.9%的企业表示用工、厂房等固定支出占用资金高,27.5%的企业表示应收账款和应收票据回收难度较大。二季度计划投资减少的企业209户,占40.5%;基本持平的企业233户,占45.2%;计划投资增加的企业74户,占14.3%。
(三)用工、招工问题突出。年初,部分企业业务量增加,现有员工不够、春节期间招工未招到人,疫情突发后,岗位人员一直空缺,加之岗位素质、技能要求提高,现有员工不足以胜任,30.2%的企业表示存在用工、招工难问题。同时,受疫情影响,部分外地员工无法到岗、或因开工不足且员工成本开支增加,18.8%的企业表示或将减少用工需求。
三、有关建议
(一)加强调研优服务。结合“新春访万企,助力解难题”,加强对企业的动态调研,实时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有效预判下阶段企业经营发展情况,掌握企业在原材料、订单、用工等基本要素和生产经营环节中遇到运输、销售、融资等困难和问题。
(二)分类施策渡难关。针对受疫情影响仍未恢复至同期水平的重点产业、行业、企业,加大金融支持,如提供中长期贷款、贷款贴息、减免社保费、阶段性降低企业增值税、所得税等税率。加大企业间协调力度,如对受疫影响,无法如期履行交易企业,帮助协调原辅材料和运输等问题。稳定用工供给,如帮助企业招工,提供稳岗补贴等。
(三)聚焦培育稳增长。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大闲置土地处置力度,加快推进标准化厂房建设,加快招商引资进度,在土地、资金、技术等要素保障上着力,为工业企业发展提供充足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