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我市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工作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农村工作会议部署和要求,全市上下克服疫情影响,真抓实干,努力实现农村经济开好局,起好步,全市农业经济呈现稳步增长的局面。
一、农村经济发展情况
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28亿元(含农业服务业),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4%,比上年一季度增速提高1.9个百分点;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6.1亿元,同比增长7.3%,比上年一季度增速提高2.7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1位。
1、从总产值构成看:农业种植业占24.9%;林业占7.9%;畜牧业占20.8%;渔业占39.3%;农业服务业占7.0%。一季度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构成,在全省16个市中,我市畜牧业占比最低(增速快),渔业占比最高(增速慢),导致我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幅难以与全省同步。
各市一季度农林牧渔行业结构比例(%) |
|||||||
|
农业 |
林业 |
牧业 |
渔业 |
农业服务业 |
总产值增速及排名 |
|
淮北市 |
17.9 |
1.9 |
70.3 |
6.0 |
3.9 |
15.9 |
1 |
蚌埠市 |
26.4 |
2.4 |
47.4 |
19.8 |
3.9 |
12.5 |
2 |
阜阳市 |
23.6 |
7.4 |
56.3 |
6.8 |
6.0 |
11.2 |
3 |
亳州市 |
28.1 |
6.2 |
58.4 |
3.7 |
3.6 |
11.8 |
4 |
宿州市 |
27.4 |
4.8 |
55.9 |
2.2 |
9.7 |
10.8 |
5 |
淮南市 |
38.7 |
4.2 |
36.6 |
18.4 |
2.0 |
10.3 |
6 |
六安市 |
25.9 |
11.5 |
48.3 |
11.6 |
2.7 |
10.2 |
7 |
安庆市 |
15.9 |
8.5 |
49.8 |
23.0 |
2.9 |
9.5 |
8 |
滁州市 |
13.5 |
4.8 |
45.5 |
26.7 |
9.5 |
8.9 |
9 |
黄山市 |
24.9 |
15.8 |
53.9 |
2.9 |
2.5 |
8.5 |
10 |
池州市 |
10.8 |
12.0 |
43.3 |
27.4 |
6.5 |
7.7 |
11 |
芜湖市 |
33.0 |
5.6 |
27.9 |
28.8 |
4.7 |
7.6 |
12 |
马鞍山市 |
36.2 |
4.1 |
21.2 |
30.8 |
7.6 |
7.4 |
13 |
铜陵市 |
24.9 |
7.9 |
20.8 |
39.3 |
7.0 |
7.4 |
14 |
合肥市 |
42.0 |
7.0 |
26.4 |
22.3 |
2.4 |
7.2 |
15 |
宣城市 |
13.1 |
11.5 |
53.7 |
18.1 |
3.5 |
7.0 |
16 |
2、从县区总产值情况看:一季度郊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0亿元,增长8.9%增幅第一;枞阳4.6亿元,增长7.9%,排名第二。增幅靠前都源于养殖业增速较快且权重较大所致。
一季度分县区农林牧渔总产值情况
地 区 |
总产值 |
养殖业权重及速度(%) |
||||
绝对数(万元) |
可比价速度(%) |
畜牧业权重 |
渔业 权重 |
肉产量增速 |
渔业增速 |
|
铜陵市 |
112802 |
7.4 |
20.8 |
39.3 |
15 |
2.8 |
枞阳 |
46456 |
7.9 |
29.7 |
48.7 |
15.4 |
2.1 |
义安区 |
34150 |
5.6 |
10.8 |
26.8 |
16.6 |
1.9 |
郊区 |
30301 |
8.9 |
11.6 |
38.9 |
11.9 |
6.1 |
铜官区 |
1895 |
6.7 |
12.8 |
22.7 |
17 |
0.3 |
3、从主要产品产量看
蔬菜水果稳步增长。一季度,全市蔬菜生产稳定增长,种植面积达4.2万亩,同比增长3.1%;产量8.2万吨,同比增长3.6%。蔬菜产量增幅低于全省0.3个百分点。一季度全市水果产量为0.13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11.2%。受2月初我市降大雪影响及上年增幅较高的基数影响,全市蔬菜面积和产量增幅较上年同期有所回落。
地区 |
蔬菜及食用菌 |
水果增速(%) |
|
总产(万吨) |
增速(%) |
||
全 市 |
8.2 |
3.6 |
11.2 |
枞阳县 |
3.7 |
2.7 |
13.9 |
义安区 |
2.2 |
4.4 |
3.5 |
郊区 |
2.1 |
4.5 |
41.3 |
铜官区 |
0.2 |
3 |
6.4 |
畜牧生产较快增长,成为农林牧渔总产值的增长极。
一季度,全市猪牛羊禽肉总产量4106吨,同比增长15.0%,比上年同期回落5.9 个百分点。低于全省3.1个百分点。其中:猪肉产量为2200吨,同比增长21.3%,增幅回落10.7个百分点;禽肉产量1730.6吨,同比增长8.1%,增幅提高1.3个百分点。禽蛋产量7900吨,同比增长28.4%,增幅提高31个百分点。畜牧业增速各市都较快,但我市由于所占权重不大,拉动总产值增长幅度有限。
渔业生产平稳。一季度全市水产品总产量3.1万吨,同比增长2.8%,较上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低于全省0.5个百分点。我市渔业权重一季度占比达39.3%,在全省各市最大;但由于水产增速全省速度不高,我市又低于全省增速,一季度渔业对总产值的贡献率仅15.2%,拉动总产值增速仅1.1个百分点。水产品产量增速每提升1个百分点,将拉动全市总产值增加0.4个百分点。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从全市看
1. 水产品产量增速较低。一季度,全市水产品产量3.1万吨,增长2.8%,低于全省平均速度0.5个百分点。水产品产量增速如达到全省平均水平,农林牧渔总产值增速将提升0.2个百分点。
2. 畜牧业权重不高,肉类产量增速偏低。由于前年非洲猪瘟影响较大,上年延续的生猪生产恢复性增长速度较快,是畜牧业增速较高的主要因素,也是拉动农林牧渔总产值的增长极。一季度我市畜牧业权重全省最低,较最高的淮北市相差3倍多,全省各市畜牧业增速都在两位数,我市畜牧权重不高的不利产业结构显现。“小马拉大车”的动力显然较弱。而其它行业权重相差不大,且产量增速相差不大,速度都在4%左右。全市肉类总产量4106吨,同比增长15.0%,低于全省3.1个百分点。
3、生猪生产效益下降,存栏下滑。一季度末,我市生猪存栏11.37万头,同比下降16.4%。猪肉价格持续下跌,加上饲料价格在原材料价格上涨带动下,导致生猪养殖饲料成本增加。无论是仔猪育肥还是自繁自养,当前生猪养殖均处于成本线之下,养猪户平均一头肥猪亏损400元以上。猪价连续9个月下跌,而作为主要饲料的玉米、豆粕、小麦麸价格持续上涨;一季度,生猪价格较上年同期下降一半(生产者价格指数远低于100,仅为49.8),我市猪粮比已达到4.6:1,处于一级预警区间(低于5:1),生猪生产效益下降,对后期生猪生产势必产生影响,对生猪生产后劲带来较大不利。
(二)分县区看
1. 枞阳县。一季度,枞阳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65亿元,同比增长7.9%,高于全市0.5个百分点。存在问题:一季度总产值总量占全市41.1%,对全市贡献仍需加大。蔬菜面积和产量分别占全市42%、45%%,占比较大,产量增速只有2.7%,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低于全省1.2个百分点。牛、羊出栏一季度均下降。水产仅增长2.1%,低于全市、全省分别是0.7和1.2个百分点。
2. 义安区。一季度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42亿元,同比增长5.6%,低于全市1.8个百分点。水产增长1.9,分别低于全市、全省0.9和1.4个百分点。水果生产发展不快,增速低于全市7.7个百分点。
3. 郊区。一季度郊区区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03亿元,同比增长8.9%。增速最高,排名第一。存在问题:家禽增速低于全市0.6个百分点。
4. 铜官区。一季度铜官区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0.19亿元,同比增长6.7%,低于全市0.7个百分点。存在问题:水产增速较低,低于全市2.5个百分点;生猪生产、蔬菜生产和水果生产增速分别低于全市2.6、0.6和4.8个百分点。
三、建议
一是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全面落实国家、省、市各项加快农业生产的政策措施,加大对农业生产的扶持力度,完善农业基础设施,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生产能力,切实稳保供,保障粮、油、肉、菜、蛋等重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
二是稳定肉类生产和供应。引导肉类市场有序供应,稳定价格预期,保护养殖户生产积极性,加快我市生猪产业转型升级,提高抗风险能力;同时不忘家禽生产发展,加大支持家禽养殖发展力度。
三是加强午收农作物田管,努力夺取夏季粮油生产丰收。要积极做好农情信息服务,指导农民做好小麦油菜清沟沥水、化学除草、追施返青拔节肥等田管措施,提前谋划做好以小麦赤霉病防控为重点的重大病虫害防控工作,确保夏收粮油丰产丰收。
四是切实抓好渔业生产发展,推进水产养殖绿色高效发展。抓好项目建设,切实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推进水产标准化规模化基地建设。组织开展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工作,扩大示范点数量,扩大辐射带动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