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农业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一)稳粮扩油成效明显。上半年,全市夏粮生产再获丰收。全市夏粮播种面积19.8万亩,增长2.2%;产量5.8万吨,增长3.4%;单产294.9公斤/亩,增长1.2%。冬油菜播种面积40.6万亩,增长18.7%,超额完成省下达扩油任务;油菜籽产量6.9万吨,增长14.2%。
(二)蔬菜瓜果稳量增效。上半年,全市蔬菜面积10.2万亩,增长2.5%;产量18.4万吨,增长3.3%。其中食用菌产量增长1.8倍。全市瓜果面积0.8万亩,增长7.2%;产量1.2万吨,增长21.8%。其中西瓜面积0.5万亩,增长5.7%;产量0.9万吨,增长22.6%。
(三)林业生产趋向平稳。上半年,全市人工造林0.1万亩,增长46.8%;森林抚育面积2.2万亩,增长0.9%;林产品总量418吨,增长4.0%。二季度以来林业生产一举扭转一季度较大幅度下降局面,呈现趋稳趋好的态势。
(四)畜禽产量全面增长。上半年,全市猪牛羊禽肉总产量1.3万吨,增长3.1%。其中,猪肉产量0.6万吨,增长2.1%;禽肉产量0.7万吨,增长3.9%;禽蛋产量1.7万吨,增长8.8%。生猪出栏7.5万头,增长1.4%;活家禽出栏447.5万只,增长4.1%。
(五)渔业生产平稳增长。上半年,全市水产品产量4.8万吨,增长4.0%。目前全市已完成新增3.5万亩稻渔综合种养面积的指标任务,稻渔种养总面积达19.6万亩。二季度小龙虾占比逐渐增加,小龙虾的主要养殖模式是稻渔综合种养,稻渔面积的增加有力促进了小龙虾产量的增长。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从全市看
1.生猪生产不容乐观。上半年全市猪肉产量增幅低于全省0.7个百分点,猪肉市场持续低迷、饲料价格持续上涨等原因致使近两年生猪养殖出现大幅亏损,影响养殖户补栏积极性。三季度,全市畜牧生产面临上年同期基数较高、今年行情较差的双重考验。
2.林业生产不容忽视。虽然全市林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权重不大(上半年占6.3%),但需保持其生产的稳定性,避免出现大起大落现象。
3.渔业生产贡献不大。上半年,全市渔业产值占农林牧渔业权重达31.4%,权重占比居全省前列,但增速与全省持平,对全市总产值的贡献率不强。
(二)分县区看
1.枞阳县。上半年,枞阳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5亿元,增长4.8%,增速与全市持平。存在问题:上半年总产值总量占全市48.8%,对全市贡献仍需加大;蔬菜产量占全市45.7%,增速0.7%,低于全市2.6个百分点;水产品产量增长2.5%,低于全市1.5个百分点。
2.铜官区。上半年,铜官区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0.4亿元,增长9.0%,增速高于全市4.2个百分点。存在问题:瓜果产量增长10.4%,低于全市11.4个百分点。
3.义安区。上半年,义安区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4亿元,增长4.7%,增速低于全市0.1个百分点。存在问题:油菜籽产量增长0.3%,低于全市13.9个百分点;造林面积和森林抚育大幅下降,与全市相比一正一负差距明显。
4.郊区。上半年,郊区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5亿元,增长4.8%,增速与全市持平。存在问题:油菜籽产量增长1.5%,低于全市12.7个百分点;瓜果产量增长0.7%,低于全市21.1个百分点。
三、几点建议
(一)加强秋粮田间管理,夯实粮食稳产增收基础。加强田管,力促秋粮有个好收成。农技人员要及时深入田间地头,查墒情、查苗情、查病虫草情,因地、因墒、因苗,科学制定田间管理技术措施,重点抓好苗期肥水管理,科学运筹肥水,确保各项技术措施落地见效,为全年粮食稳产增收打下基础。
(二)加快设施蔬菜发展,增强抵御极端天气能力。全市设施蔬菜大棚大多为普通大棚,其保温降温能力弱,抵御台风等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影响设施蔬菜面积与产量的增长。需加大投入,引导蔬菜生产加强设施建设,支持旧棚设施升级改造。
(三)加强林业统计基层基础。加强林业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督促指导基层林业统计员按时按质完成林业生产统计调查工作,保证林业统计时效性和全面性,做到不重不漏和应统尽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