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经济运行总体情况
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上半年全市生产总值600.6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下同)增长5.8%,低于全省0.3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8位。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20.1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292亿元,增长4.3%;第三产业增加值288.5亿元,增长7.2%。
(一)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生产供给持续稳定向好
1、农业生产形势稳定。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4.8%,高于全省0.8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2位。夏粮增产丰收,蔬菜瓜果稳量增效,畜禽产量全面增长。上半年,夏粮产量5.8万吨,增长3.4%;蔬菜产量18.4万吨,增长3.3%;肉类产量1.3万吨,增长3.1%;禽蛋产量1.7万吨,增长8.8%;水产品产量4.8万吨,增长4%。
2、工业生产总体平稳。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6%,低于全省2.3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11位。分经济类型看,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增长7.5%,股份制企业增长6.5%,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下降0.6%。分三大门类看,采矿业增加值增长12.2%,制造业增长4.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下降4.1%。分行业看,全市36个行业大类中,有20个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金属制品业分别增长14%、9.3%、53.2%、2.6%、21.2%。
3、服务业持续加快恢复。上半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7.2%,高于全省1.1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5位。其中,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1%、20.2%、13.7%和13.7%。上半年,全市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分别增长28.4%和30%,增速居全省第3和2位;保费收入增长36.8%,高于全省29.1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1位;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40.7%,高于全省24.6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4位。
(二)三驾马车协同发力,需求拉动不断增强
1、投资保持平稳增长。上半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5%,高于全省6.5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5位。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下降23.4%;第二产业投资增长38.8%;第三产业投资下降9.7%。分领域看,工业投资增长38.8%,高于全省13.8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6位;技改投资增长69.7%,高于全省47.6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2位;新开工制造业投资增长60.6%,高于全省38.8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3位;民间投资增长7.4%,高于全省10.5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4位;基础设施投资增长11%,高于全省4.8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9位。
2、市场需求逐步恢复。上半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5.6亿元,增长7.9%,高于全省0.6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8位。其中,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8.4%,高于全省4.1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2位。从消费类型看,商品零售额166.8亿元,增长5.8%;餐饮收入38.8亿元,增长17.8%。从商品零售类型看,限上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增长3.4%,限上石油及制品类零售额增长20.8%,限上汽车类零售额增长7.9%。
3、对外贸易增长较快。上半年,全市完成进出口总额420亿元,增长27.2%,高于全省23.8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3位。其中,进口总额369.9亿元,增长28.6%;出口总额50.1亿元,增长17.9%。利用境外资金(FDI)1324万美元,增长743.3%;亿元以上投资项目省外到位资金320.8亿元,增长7.6%。
(三)运行环境总体稳定,民生福祉不断改善
1、金融市场稳健运行。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320.7亿元,增长10.9%,低于全省0.8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10位。从存款主体看,住户存款余额1504.4亿元,增长19.4%;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513.6亿元,增长2.3%。贷款余额1858.8亿元,增长10.9%,低于全省4.6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16位。其中,制造业贷款余额292.7亿元,比年初增加75.2亿元,同比增长20.9%,增速快于全部贷款余额增速10个百分点。
2、居民收入稳中有增。上半年,全市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47元,增长7.8%,高于全省0.9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5位。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026元,增长5.6%,与全省持平,增速居全省第10位。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57元,增长8.7%,高于全省0.8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7位。城乡居民收入比为2.13:1,较去年同期缩小0.06个百分点,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全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0.8%,总体保持平稳。
3、市场就业总体稳定。上半年,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10013户,其中,新注册企业4034户,同比增长45.31%;个体工商户新登记5954户,同比增长32.11%。截至6月底,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45万人,同比增长10.7%。
二、存在问题
(一)工业企业经营压力较大。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1354.1亿元,下降6%,低于全省13.7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5位;利润总额51亿元,下降9.6%,高于全省2.8个百分点,居全省第8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有229家企业亏损,亏损面达35.4%,亏损企业亏损额增长11.1%。全市36个工业大类行业中,19个行业利润总额下降,行业下降面为52.8%;其中,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利润总额分别下降68.8%、94.2%、63.3%和332%,共下拉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25.2个百分点。
(二)重点服务业行业下拉明显。1—5月,全市规上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61.6亿元,下降10.4%,由1—2月增长0.1%转为下降,低于全省17.3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4位。其中,规上服务业十大行业门类中,营业收入占比达64.2%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同比下降22.7%,低于全省平均水平20.8个百分点,下拉全市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16.9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市178家规上服务业实现营业利润0.48亿元,下降6.6%,低于全省44.6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1位。规上服务业中,有95家利润下降,亏损面达53.4%。
(三)房地产形势依然不容乐观。上半年,全市房地产投资完成37.6亿元,下降27%,低于全省11.8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4位。新开工面积下降60.3%,由去年同期的增长36%转为下降,低于全省38.5个百分点,居全省第14位。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25.3%,低于全省5.1个百分点,居全省第9位。
三、对策建议
(一)持续做好监测预警。各行业部门及县区要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指标的跟踪监测和分析研判,及时掌握发展中遇见的新情况、新问题,准确反映经济运行中的苗头性、倾向性、趋势性问题,提前做好预警预判。深入企业走访调研,全面了解指标变化背后的深层次原因,认真研究对策与举措,提出针对性建议,努力推动经济运行总体持续向好。
(二)帮助企业纾难解困。各行业部门及县区要主动靠前、深入企业,科学研判、精准施策,持续关注各类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及时帮助企业解决资金周转、用工困难等相关问题。要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建设,强化服务惠企,多措并举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助力企业降本增效,推动企业健康稳定发展,尤其要关注龙头企业发展,充分发挥头部企业对经济的引擎带动作用,推动经济全面发展。
(三)防范化解房地产市场风险。坚持因城施策、分类指导,落实好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系列政策,继续开展“问题楼盘”排查和“回头看”工作,加大对优质开发企业流动性支持,持续提振房地产市场信心,做好市场预期引导。继续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规范发展住房租赁市场,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运行。